|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藍可兒失蹤: 藍可兒案終結:這是華人的悲哀(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又見到了關於藍可兒案子的報道,說她父母起訴塞西爾旅館遭法官駁回,令人心情沉重。


  差不多三年前,加拿大華裔女青年藍可兒洛杉磯離奇死亡,這在美加兩國華人圈裡引起了極大的震驚。事情是這樣的: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藍可兒,父母是來自 香港的移民,在加拿大開餐館謀生。據事後她妹妹告訴媒體,藍可兒當時處於休學階段,因心情不佳,於2013年年初決定獨自到美國加州做一次旅行。她到了洛杉磯住進了市區的塞西爾旅館,幾天之後就跟家裡失去了聯系,旅店也報了失蹤; 差不多三星期後,住在旅館的人們發現自來水水流不暢,且有異味,修理人員上樓頂水塔檢查,赫然發現一具裸體女屍沉在塔內水底!----那就是失了蹤的藍可兒




  旅店電梯監控錄像曾在網上瘋傳,出現在錄像裡的藍可兒行為古怪:一進電梯她就彎下腰把電梯的控制鍵從上到下快速按了一遍,站在電梯內,面色平靜,然後,她向外探頭張望了一下,旋又退回電梯躲在角落裡,背靠牆壁,好像在和誰玩捉迷藏; 幾秒鍾以後,她的手做著奇怪動作,仿佛在游泳劃水,走出電梯,左轉,從錄像裡消失......

  錄像本身的確“怪怪的”; 加上後來關於她的失蹤和死亡報道,再看錄像,好像旅店裡鬼影憧憧,她本人也神神秘秘,令人毛骨悚然。此後各種報道和揣測鋪天蓋地,甚至有人住進該旅店去體驗“鬼怪”、“靈異”,有人渲 染歷史上曾有女演員在此店被殺的故事,一時間整個北美的媒體和互聯網鬧得沸沸揚揚。但奇怪的是,洛城警方卻相對平靜沉穩,沒有積極的動作,而衛生部門則因為水塔被屍 體污染,讓店內全體人員疏散,以便清污。令人不解的是,事情發生在一月底,她的父母到了九月才對塞西爾旅店起訴,而不對洛城警方起訴。而三年來社會上的一切評論和分析,似乎沒有一個靠譜的, 沒有一個有助於破案的。最奇怪的是,訴訟一直拖到本月11日(2015年12月11日),洛杉磯高級法院才駁回了藍可兒父母對旅店的起訴,至此,本案被畫上了句號。這使我為藍可兒和她的爸爸媽媽感到由衷的悲哀。


  我曾讀過大量關於此案的報道和評論,對其中幾條印象深刻:第一,這個旅店營業不佳,早就像一些小型汽車旅館那樣對貧民開放,收取廉價租金。有些無家可歸的黑人、白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常年住在裡邊,旅店實際上已經淪為貧民窟。大堂裡裝修得燈火輝煌,與其他旅店無異,樓上卻住著些莫名其妙的住戶和零星旅客;越往上走越空空蕩蕩,到了夜晚從外邊看去只有下面幾層有些燈光,高處黑燈瞎火。後來有人調查,很多房間內氣味難聞,多年失修,環境惡劣。第二,藍可兒一定是為了貪圖便宜住進了這樣的旅館,又是單身一人,這就好像深夜進入了治安不良的地區。


  但她被表象迷惑了:旅店在鬧市區,營業也貌似正常,而且她對美國,對洛杉磯,尤其對這家旅店顯然一概都不了解。第三,就是那個電梯裡的錄像。這段詭異的錄像我看了好幾遍,錄像本身似乎與她的離奇死亡沒有直接聯系,而各種揣測和推斷都是基於人們漫無邊際的相像,有的說她精神有問題(她的家人已經否認),有的說旅店有靈異現象,有的說她有鬼怪附身,等等等等,但我認為這些一律是無稽之談。第四,有報道說,附近高樓清洗樓窗玻璃的工人以前曾看見過有男女二人在該旅店樓頂露台上性交,但是旅店方面聲稱通往樓頂的門常年緊鎖,是不允許閒人上去的,只有工人維修樓頂時才開門。這最後一條,在我看來應該是破案的關鍵!但從來沒有人再提起過,警方似乎也沒把它當回事。對這一要點,我在後面還要詳細討論。

  先說錄像吧。藍可兒在電梯裡臉上沒有表情,毫無害怕的樣子;她把鍵盤亂按一陣,我的推測,那舉動大概是少女時代養成的小搗亂的習慣,企圖讓控制盤暫時紊亂,從惡作劇中取樂;她向外探頭朝右方(走廊方向)張望,又迅速退回電梯內背靠牆壁,很明顯在期待什麼人出現,但又要躲一躲,好像在“躲貓貓”;因為她面色平靜,不但沒有懼色,反而有一絲不太明顯的笑影,而且她的動作頑皮輕佻,似乎她在等的這個人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她最後走出電梯,向左走去(面對走廊盡頭通往樓頂的鐵門),沒有任何勉強、被迫的樣子......

  藍可兒是個獨自旅行的成熟婦女(華人們愛把二三十歲的女人稱作“女孩”,“女生”,真是莫名其妙!),對社會上的危險應該是十分知曉的。以美加當代風俗而論,很多女冒險家也和男性“色狼”一樣喜歡追求刺激,熱衷於“一夜情”,陌生男女互相“約炮”(網上新詞)也司空見慣。藍女的成長過程未見報道,她的道德及價值觀可以從略,不加評論,但她因“心情不佳”而獨自來到美國,在洛城沒有親友可以投靠而住進旅館,這行為本身就有追求刺激的性質。她從26日抵達洛杉磯到31日與家人失聯,雖然是短短的五天,假定她在樓內結識了一名男性,是可能的。又假定她與此人已經發生過性關系,也是可能的。再假定她在電梯裡的戲逗,躲藏,張望,等待的對象就是已經認識的那個男性,也是可能的。她最後走出電梯走向通往樓頂的門,是事先約定的,有計劃的,不必猶豫的,也是可能的。不但可能,從錄像上看,簡直是肯定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6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6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伯.何.夏.七] 2015-12-15 17:36
    又是個臆猜的消費者!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